第一百零一章 二道关的茶泉(1/2)
“是啊,这一次,就要靠闷龙来救命了!”周宏眼巴巴的看着任松说道。
“慢着……慢着。”脑海中,恶念分神阻止了正想去掏金书页的任松。复又道:“你且先问问他,究竟出了什么事!总须知道二道关那边究竟怎么了,咱们也好提前准备啊!”
看了一眼满脸焦急看着自己的周宏,任松最后还是开口问道:“周哥,你们去二道关究竟出啥事了啊?那闷龙除了打洞,驾个云都费劲儿,能帮的上啥忙?”
“唉!一言难尽啊!”周宏接着又是一声叹息。大略的讲起了他和龙女李玉宁在二道关的遭遇。
原来他们夫妻从南沙河出来之后,便一路赶往二道关,因为路途颇近,不到半小时就已经到了那里。
二道关那地方,如果按行政划分,连个镇都算不上。只不过因为地势平坦,更兼与外界的道路较其他村庄更便捷,附近十余个山村的百姓平日需要什么生活用品,就会到那里去购买,顺便将手头上积压的山货拿去便卖。渐渐的形成了一座小型集市。这种集市又被称作“山场”,而附近的山民也把上集市卖山货称为“赶场。”
因为二道关离洛中较近,交通也更方便,逐渐的也吸引了不少洛中的商人前往此处采买大宗的山货运回洛中出售,这些商人本钱雄厚,出手也大方,自然也吸引的更多的山民前往二道关赶场。等到了明清时代,二道关已经成为颇具规模的山货交易市场。
二道关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山民们出售各种毛皮,木材、草药、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鸟兽等等,也有不少头脑灵活的山民索性弃了田地,做起了二道贩子,有些发了财,还就地开了商铺。
不过,明清时代,国家政策素来是以农为本,商人一向为官府打击的对象,见山民们不断有人弃农经商,几个家在洛中的大商号老板均有些担忧,若长此以去,迟早县太爷会请大家去喝茶。
一旦惊动了官府,光“引诱农人从事商贾”这一条,二道关这座山场迟早会被彻底解散。而另外还有一个更让他们担忧的问题,就是随着这些中间商的涌入,原本丰厚的利润也被分走了一大块。
于是十多个大商号裹协着当地二道贩子开的小商铺一齐订制了一条规矩,山场每月初一、十五,各开集一次,被称作“逢集”,逢集的时候,二道关山场无论山民商贾,均可自由交易。一旦过了时间,任何人不得在山场内做买买,若有人违反,山场内的所有商号将永远不再与其买卖。
有了这样的规定,虽然这座山场的规模还在扩大,但平日看却是冷冷清清,山民们平时都在家务农,等到逢集时也将积攒的山货拿来贩卖。
不过那些大商号平时有洛中的生意维持,只到初一十五才会赶来山场这边收购并贩卖,并将带来的食盐、布匹,农具等等各种生活用品卖出去,因为平时不交易,山民们积攒的山货极多,一天收购的东西,比一个月的还多。
而那些当地的二道贩子,没了日常买卖的收入支撑,本就养不起多少伙计,到了山民涌入时又没多少人手,根本忙不过来,更兼收购价格又比那些大商号低,自然没有多少山民愿意和其交易。再没了以前那种,平时收购积攒山民们拿来的零星散伙,等大商号来时再坐地起价,从中赚取差价的好事了。
虽然也有不少当地的二道贩子试图平日收货,但全都遭到洛中大商号的抵制,坚绝不与其买卖。结果渐渐的原本那些二道关开商铺的山民全都停业,纷纷又扛起锄头种地。街道上多数房屋也都成为了大商号的库房。没了二道贩子,山民所得自然也比平日里高一些,所以初一、十五前来赶场的人也就更多了。
等到了民国时代,二道关规模已经超过了附近的城镇,逢集日赶来贩卖山货的百姓极多。而因为时间太短,很多生意还没做完,山场就已经关闭了。如此一来,买卖双方均觉的不便。于是逢集日也就从原来的初一和十五,改成了农历每月的单日逢集,双日闭场。这规矩,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而周宏夫妻赶到时,就正赶到逢集日,刚过完年,山里的老乡们手头都有些紧张,十里八村来赶场的乡亲自然也是极多,而金蛟道人所在的茶泉偏又正在山场的中间,两人根本挤不进去。
两夫妻无奈,只得在外面转悠,一直等到傍晚时分,山场才算散了,这才溜到了小镇中间的那处泉水附近。这茶泉背后的茶山也颇有名气,山上出产的茶叶在洛中是出了名的极品仙毫。
从山顶上发端,一条清澈的小溪直直汇入茶泉,然后再从另一处天然出口流向小镇附近的冷水河中。镇里的村民普通饮用水,从上方入口住取用。而从泉中流出的水却不能胡乱饮用,据说没有病的人饮用其水,晚上必然七窍流血而亡。
而那些体弱多病者,尤其是男子在那方面功能枯萎者,从泉中取水,再请那当地的巫蛊行那秘炼之法,饮下之后必然重振雄风。不过现在镇上已经没有人再赶喝泉里的水了,因为镇上卫生院曾警告说,那泉中污染严重,喝水的人必死无疑,更兼那位唯一会调配泉水的巫医九十年代去世,这茶泉中的水再没人敢喝。
而且如今那泉水不仅恶臭扑鼻,而且颜色更呈黄褐,看起来活象是化工厂排出的污水。据当地老人说,以前碰到泉水发黄,当地百姓都要往泉中倾倒大量茶山上采下来的茶叶,只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