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议政(1/2)
周玉凤走后,朱由检让在养心殿中侍奉的宫女太监退下,只留下王承恩一人。
“今日,删减太监宫女人数,你与王体乾办的如何?”
不出王承恩所料,这朱由检一见他便问上了公事。
“皇上,刚刚御医说皇上昏迷,是过于劳累,御医让皇上多加休息,不如皇上先睡,等到明日老奴在详细禀告与皇上。”王承恩轻声说道。
“明日还有明白的事情要处理,今晚,朕便想知道,你这差事办的如何?”朱由检脸色一正说道。
王承恩无法,只能扶着朱由检躺下身去道:“皇上,先躺着,容老奴向你一一禀告。”
朱由检躺下身去后,过于疲惫让他不得不闭上眼睛,道:“你说,朕听着呢?”
“老奴与王体乾一同察验了宫中太监宫女的人数,核实为太监八千六百五十二名,宫女四千七百三十三名,比之万历年间,少了三成。老奴又与王体乾共同商议,决定把太监削减到两千三百人,宫女一千二百人。”王承恩低声说道。
朱由检迷迷糊糊中听完王承恩的话,又问道:“朕看可行,以后这些太监宫女只需在后宫,前殿无需太监宫女。”
“遵旨。”
“王承恩,今日着朕看着那些太监宫女那般恐惧,到底为何?”朱由检轻声问道,他真的奇怪,那些平日里十分畏惧自己的太监宫女竟然敢不听自己的话。
“皇上,您在昏迷中不知道,皇后娘娘得知皇上昏迷,从御医口中得知,乃是平日休息不好,过于劳累所致,便要杖责在养心殿侍候的所有太监与宫女,并大发雷霆,若不是老奴劝谏,这些宫女太监只怕会被杖责,平日里面没有脾气的皇后娘娘这一发脾气,把这些太监与宫女吓住了。”王承恩解释刚刚为何那些太监宫女不敢起身的原因。
“朕定会注意休息,不要再让皇后担心了。”说完这句话的朱由检便睡了过去。
王承恩看着朱由检睡着后,便轻手轻脚的退出殿去。
王承恩秉着周玉凤的谕旨责令宫中太监宫女,不准在宫中谈论皇帝昏迷之事。
第二日,朱由检起床后,觉得自己精神头极好,用了些早膳,便坐到龙座上,拿起龙案上的奏章,开口对身边侍候的小太监说道:“你去把黄立极,李国普,,郭允厚,袁崇焕四人召来。”
“遵旨。”
朱由检只看了一会儿奏章,黄立极四人便一同前来。
四人行了大礼后,朱由检便先开口询问郭允厚道:“郭允厚,军需司的事情可曾顺心。”
“禀奏皇上,昨日军需司拟定的购粮数额已然下放到各地官府手中,御史与京师官员大多数已经到了分配的地区巡视、而购粮的银两也将在今日出库封箱,运往各地。接下面便要看地方的官府如何购粮了。”郭允厚如实禀报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道:“郭允厚主持军需司之事,果然没让朕失望,朕心甚慰。黄立极,毛文龙已经从海上入了朝鲜,那朝鲜整军总督由谁担任,你可有人选。”
“微臣近些天来一直关注着辽东的事情,也不止一次的与袁尚书商议,觉得杨嗣昌可但此大任。”黄立极开口说道。
朱由检没有说话,听着黄立极的下文。
“皇上,杨嗣昌乃是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颇有识人之能,奔赴朝鲜督导毛文龙整军,绰绰有余。”黄立极又接着道。
朱由检看向袁崇焕。袁崇焕赶忙道:“臣也觉得杨嗣昌可行。”
朱由检心中有些迟疑,因为他知道明末的历史,对杨嗣昌的禀性也有些了解,这个人虽有些能力,但好大喜功,不知兵事,在国家本就艰难之际,增兵十二万,派饷二百八十万两,使用十面之网的战略方针,以剿为辅,以安抚为主,最后却被张献忠牵制,病死沙场,朝鲜在以后的联合抗金的战略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把这个地方交给杨嗣昌,他还有些放心不下,不过杨嗣昌的举荐乃是袁崇焕与黄立极商议而定,自己也不能没有理由的拒绝。
“杨嗣昌的父亲可是杨鹤。”朱由检明知顾问道。
“是,杨嗣昌中举比之父亲杨鹤晚了六年。”黄立极如实答道。
朱由检想了一会儿,轻声道:“朕准了。”朱由检答应让杨嗣昌出任朝鲜督军,也只是为了随后提出设置西北大营做些准备而已。
“不过皇上,微臣还有一事想要奏请皇上圣裁。”黄立极又轻声说道。
“何事?”
“朝鲜虽是我大明藩国,但朝廷从未在藩国中设置总督一职,不知要给杨嗣昌的这个朝鲜总督定什么品级的官职。”
朱由检想了一下道:“让杨嗣昌兼着兵部侍郎之职,出任朝鲜总督。”
“微臣遵旨。”
所有事情商量后,朱由检便开口说道:“陕西巡抚李烁密奏,说陕西卫所腐朽不堪,不堪一战,提议整练新军,增设西北大营,你们几人商量商量此事可行否?”
“误国之言,此事皇上万万不可听信谗言啊。”第一个提出反对的不是黄立极,而是郭允厚,他可是知道大明朝的家底,要是在大西北设置西北大营,这花钱便如流水一般,户部根本承担不下来。
“黄立极,你觉得此事可行否?”朱由检听完郭允厚的话后,没有回复,反而逼着黄立极表态。
黄立极迟疑一下,开口说道:“微臣觉得李巡抚的提议可行,不过增设西北大营,朝廷也要一并减少陕西千户所,不能让户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