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 从理论转向记忆(3/3)
确实有一个被他忽略的记忆。那就是——他最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本来是懵懂和憧憬的。
但是,就在快要进入校园的时候,他突然挣脱送他上学的爸爸。
跑到一个地方躲起来。
任凭爸爸怎么劝说也不愿进学校。
后来还是爸爸利用他父亲的权威才逼迫他进校。
问题就在这里发生了。
从他进入校园这一刻起,他向老师妥协的历程就此开始。
所以说,他最初的自我是对学校强烈抗拒的,包括老师。
如果不管这种非常态的抗拒,就强行要求他上学,只会适得其反,令他突然从抗拒转换为妥协。
就像前面说过的:一个孩子本来是讨厌别人说他老实的,他由于外界的影响,使得他享受这种评价。从不老实的心变得过分温驯。
这种转变是非常态的。
当然,也不能说他强烈抗拒进校才是正常健康的自我。
应该是:强烈抗拒和强烈妥协都是非常态的。
但是,强烈抗拒至少不会让他妥协,导致以后的自我迷失,甚至患病。
事实证明,他在读书中养成了一种退行满足——以放假为极大的快乐。
而要获得这种快乐,必须以读书的痛苦为基础。
如果选择抗拒进校,最多只是封闭自己,少与外界联系而已。
他的快乐就是接近正常的,而非退行与妥协的。
所以,应该要认真对待他强烈抗拒进校的心理。
但是,他应该先是保持一种正常的,对陌生事物的抗拒。
(在这里,有一个细微的疑惑需要解释一下:正常的心态,对待陌生事物会有好奇心。但这和正常抗拒并不相矛盾。因为好奇并不代表马上就要做成那件事。马上想要做成那件事,就是一种暗藏的妥协。)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这种抗拒变得如此强烈?
这就要从他一次特殊经历说起……
那是在他5岁的时候,妈妈送他哥哥去上学,顺便也把他带上。
那时候的他,很纯真、懵懂。
完全没有对未知的不安与恐惧。
只是充满着好奇。
就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他仿佛记得:有一个老师模样的人逗他,叫他过来;于是他好奇地进了一间房间,却被另一个表情严厉的老师瞪了一眼、吼了一声;那个老师似乎是个理科老师,当时正在做一个实验;与此同时,一道强烈的白光闪了一下,他当时感觉脑海中一片空白,以后的事就记不起来了。
这个记忆非常模糊,如果不是追溯到此,根本不会引起任何人注意,包括他自己。
从这一吓以后,他又记起:他梦见自己在一个朦胧的地方,看到一个点,不断膨胀,直到充斥于他的视野。感觉异常压抑。
这就是他被突如其来的惊吓所引起的后果。
这似乎是最早的致病因素。
因为被惊吓,所以抗拒进校。
一旦被强行进校,抗拒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妥协。
因为妥协,所以对老师的话全盘接受;所以感染上负面的评价,吸收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自我贬低、惩罚;渐渐形成退行满足;最后导致疾病。
人们往往会为患者曾经的不幸经历而叹息,认为不幸已发生,似乎已决定他现在的状态。
但是,人们又往往忽略了患者当时的本能机制能够抵抗这种不幸。
所以,如果要找到一剂“良药”,应该从患者本人身上寻找,而不是依靠心理分析者的指导。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