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进军《闽省日报》(1/2)
周五中午,实验楼高中物理实验室。
橡树文学社二十五名成员都集中在这里,要对《橡树》创刊号进行终审。
除了汪滟和杨子建,剩下二十三人分成五组,互相传阅、朗读、校对。场面紧张而融洽,体现了这是一个团结的、高效的编辑团队。
因为第一期创刊号只属于他们,是他们共同孕育的“孩子”,所以倍加珍惜小心。
天气已经变凉,所有同学都穿起了夹克式校服秋装,室内显得“秋风飒飒”。
汪滟身为社长,反而是最清闲的一个,她甩着蓬松的大马尾,校服袖子卷到小臂,好像一副干大事的样子,却独自坐在讲台的座位上,翘着二郞腿,津津有味地看着今天的《南剑日报》,特别细细品味杨子建的散文《月下古井》。
“非常唯美、忧伤,让人感动,这是你一贯的风格。”她叹道,“子建,你知道吗,一中的同学们已经给你起了好几个绰号,比如‘感伤的子建’、‘现代柳永’等等。”
杨子建就坐在第一桌,与汪滟面对面,他理所当然道:“凡是古典,必然忧伤,悲剧才是永恒的。”他附和一声,继续仔细审核《橡树》第一期的排版。
所谓排版,就是在16开的纸上,画出一个个空框,框内写上文章的名字与字数,这字数包括空格和段落,空框得刚好容下文章,另外还有一些小插图进行点缀。
八张纸十六页,他完整的看了一遍,不禁点头认同,排版一直是由张怡敏在做,这个有点胖的女孩不愧为语文科代表,作文第一不说,在第五中学读初中的时候,她就参与过校刊的编辑,那也是铅印的,因此对排版很有经验。
汪滟探过头问道:“子建,我听说楚女编辑送你一套西装和皮鞋,全新的,她对你可真好啊!”
杨子建道:“学姐关心学弟嘛!”
汪滟冷笑道:“二十二岁的学姐?那她的学弟学妹可就多了去了,没有一万也有八千,每人送一套,那她还不得破产?”
杨子建用排版纸拍了她的脑袋一下道:“喂,别思想乱想了,那套西装是楚女的弟弟穿剩下不要的,算是捐献给中西部贫困少年。”然后将排版纸扔给他道,“这排版没问题,只要校对好了,下午就交给印刷厂,争取下周一印出来,才一百二十份而已。”
汪滟抓住排版纸,翻了几下,点头道:“我早就和印刷厂的编排室主任谈好了,明天他就可以安排工人排好铅字,实际上印刷很快,后天就能印出来。”
杨子建道:“那好。明天我要和张怡敏去三中的参加‘我爱南剑’作文竞赛,你和钱丽、林逸带着几个细心的社员,在明天下午去印刷厂编排室监督他们,不要松懈,同时,买一些水果去送人,校印刷厂是出名的拖拉,对那些编排室的大叔大婶们,你们嘴巴要甜一点知道吗?”
“放心吧,我从小就知道怎么对付万恶的官僚主义。”汪滟得意的扬头,然后,有些不甘心道,“为什么你和阿敏能参加比赛,我这个文学社的大社长却没有这个机会?”
张怡敏这时把校对稿收集起来,走过来道:“全校45个班级,只有16名代表,平均三个班只有一个人,我们班是最多的,占了两个,这还是因为杨子建名气大,不然其它班级的班主任早就造反了。”
杨子建翻了一遍校对稿,三十篇散文、南塘镇采风作品十一件,校园小品九件,另外就是各类读后感、记叙文、抒情散文十件,另有十首诗歌,诗歌其实只占一页多点,不到十分之一,这是因为杨子建故意采用行数少的诗歌,并删了不少字。
封面的指导老师两名:林可纯和崔攸,主编两名:杨子建和汪艳,责编五名,通讯组的张怡敏、钱丽、林逸、孟云等五人,其余社员都是编委——符合学校的作风,人人都是文学社的小干部。
“编者按”是杨子建写的,非常“鸡汤”,相信无论是老师还是校友读了都要掉眼泪,就是学生读了,对学校的“热爱值”也会瞬间增加10个百分点。
完成社刊的最后审核,大家浩浩荡荡地“护送”着稿件和排版纸,交给了校办小印刷厂的编排室。
下午,第一节是地理课。
叮铃铃——
校长办刘主任、语文组组长庄老师突然冲进来。
刘主任手上拿着一叠厚厚的报纸,面色欣喜道:“杨子建,你出来一下!”
杜老师后脚走进了教室,见他们干扰自己上课,立即不悦地指责道:“有什么事难道不能下课再说吗,我还要上课呢,刘主任,你是不是坐办公室太清闲了?”
刘主任知道杜老师正处于更年期,一向牙尖嘴利,他今天心情好,不与她计较。
杨子建看了一下杜老师,见她点头同意,便推开凳子,走出教室门口,他有些不解,现在他发表文章不是很正常吗,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庄老师摊开报纸,激动得有些喘气道:“今天,《闽省日报》副刊‘武夷山下’,刊登了你的作品《虎川观日出》,上面作者写着‘南剑市杨子建’,这是你写的吧?你在文章描写日出时,采用了非常精彩的对比手法,把虎川风景区的日出和南剑一中的日出进行了一番比较,其实是把我们一中美丽的校园环境间接地宣传了出来……不过,省报的编辑好像把你当成老师了,哈哈哈……”
“《闽省日报》,这可是省级第一报刊啊!”杨子建接过报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