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造车》

爱尚小说网(23ox.com)

首页 >> 造车 () >> 第二百三十七章 再次参展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3ox.com/89975/

第二百三十七章 再次参展(2/2)

宝马在年底,再次参加汉诺威举办的车展,以此达到平衡关系。

会展当天,尽管五大外国汽车巨头没有出席,但经过多年积累沪江国际车展还是有不少粉丝,他们疯狂涌入车展现场。

韩国现代起亚集团把旗下所有主力车型都拿来参展,从千里马、远舰、伊兰特到索纳塔,甚至是新suv圣达菲和mpv嘉华,都是在欧美国家广受好评的车型。

本以为会是全场当之无愧的明星展台,现代起亚为此投入了许多资源,没想到风头却被来自对面的中华集团抢了。

中华集团展台中间放着一个小型集装箱,里面似乎装着什么宝贝,周围裹得严严实实,但凡从展台经过的人都会不由自主被吸引过去。

“到底是什么东西,搞得那么神秘兮兮!”

“我猜是全新的车型吧,难道是中华新推出的轿车吗?”

……

不只游客,甚至其他汽车品牌的工作人员都非常好奇,到底中华集团又准备了什么新惊喜。

时间来到10:28,韩皓出席在中华集团展台上,身后跟着一大群媒体记者。

他把手按在开关上,只见集装箱顿时打开,一辆中国红的跑车赫然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跑车主色调为国旗的鲜红色,配以黄色的龙纹,车头进气格栅和大灯组在一起跟保险杠,完美构成了故宫中流传千年的龙头形象。车身采用了流线型设计,从侧后方望去犹如一只压扁了的鼠标。

中华集团在本届车展上公布了让人忍不住尖叫的概念跑车——中国龙!

虽然外形上达到了跑车的标准,但车载动力系统还是暴露了本质,搭乘1.8l发动机的中国龙依旧只是一辆普通乘用车。

不过在当今中国已经非常了不起,这是中国汽车企业第一次研制出来跑车概念车。

尽管跟法拉利、保时捷等相比,显得有东施效颦之感,但充满中国元素的跑车一经亮相,就显示出独特的文化韵味。

在轿车还未真正入门的基础下,中华集团公布跑车更多只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这辆跑车仅仅只是一辆概念车,暂时看不到量产的可能性。

从石狮再到石龙,从故宫**中提炼出来的中国传统元素,成为中华集团新锐设计师们灵感的来源。

“既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又有符合实际的灵感,概念车要体现我们中华集团一种文化传承因子,将来可以用在量产车型上面。”

韩皓对研究院设计团队打造概念车的举动表示了支持。

提出这辆中国龙的设计灵感,正是之前打造了华夏摩托礼宾车的小伙子赵春雷。他从摩托车团队转到汽车团队后,又开始琢磨起新的作品。

中国龙的创意,得到团队的一致支持,概念车是企业的名片,正好用在将来车展上展示。

对赵春雷这样有想法有追求的年轻设计师,中华集团内部给予了很自由宽松的创作条件。灵感有时候是一瞬间的才华爆发,之前往往经过了千万次的失败和沉淀。

“好漂亮的跑车,虽然知道它并不是真正的超级跑车,但我依旧觉得很帅,因为看上去有熟悉的中国印记。”

“是啊,想不到中国的汽车企业也能弄出如此拉风的跑车,就是不知道何时可以对外发售。”

……

中国龙一经亮相,立即成为本届沪江车展中最耀眼的明星。

“赶紧买票去看沪江车展,看看我们国家自己的跑车长得怎么样!”

“又是中华集团的产品,上次我看了熊猫概念车,没想到这次冒出来中国龙来。”

……

许多新参观者都是被媒体报道的中国第一辆跑车吸引而来。

相比中国龙概念车,之前被认为是中华集团王牌的qq电动轿车风光要弱了一头,不过还是引得许多消费者围着牌照。

跟前两位大哥比起来,中华集团同时推出的华夏之光第三代概念车就光芒黯淡不少。

华夏之光在市场上虽然一直畅销,作为明星主打产品,韩皓为了保证其市场竞争力,开启了第三代研发的进程。

第三代概念车从微面开始吸收轻客的优点,车身从方形进一步拉长变圆,同时内饰方面也进一步加强舒适性。从仿制铃木kcar车型延伸发展,更加适应中国汽车市场大而全的要求。

仿制第九代花冠的中华“秦”没有出现在车展现场,作为第二代中华“秦”的换代产品,现在研发过程还处于保密状态。

在核心零部件方面,神州精工公布了全新一代5变速器,这是中华集团自主拥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将来会列装到旗下品牌车型中。

“想不到和格特拉克分手后,中华集团能如此迅速推出自己的5产品,怪不得他们之前对分手传闻置之不理。”

“5技术对中国企业来说属于一座高山,现在神州精工竟然越过了它。”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跟普通观众热衷于酷炫新奇的各式概念车不同,业内人士更关注具有技术含量和实际应用的核心零部件产品。

中华集团先是攻克了发动机,现在又把手动变速器揽入怀中,在国内汽车企业中已经属于掌握核心科技的第一梯队。就算是国内三大三小,都无法撼动中华集团在核心零部件上的地位。


状态提示: 第二百三十七章 再次参展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