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3章 新图略(2/3)
某广布农桑之事,却吝于此……不仅如此,还清剿各地私坊,禁令仿制之物……”斐潜呵呵笑了笑,看着诸葛瑾说道,“此乃子瑜之意乎?”诸葛瑾拱手说道:“此物与农桑同,皆大利于天下……主公既胸怀四海,又为何……”
“于子瑜目中,此物与农桑之事相同……”斐潜点点头,又摇了摇头,“不过,亦有不同……”
“农桑之事,乃天下事。不管是新田犁还是新历法,都是直接给与到最为普通的大汉黔首……而这些纸张……”斐潜看着诸葛瑾说道,“大汉黎民会用么?”
“这个……”诸葛瑾愣了一下,然后说道,“不会。”
斐潜点头道:“正是如此,对于普通黎民百姓来说,这些纸张还不如山林之间随处可见随时可用的竹木方便,所以这些纸张并不是普通百姓所用,又何来大利于天下之民?若是真利于天下之民,某定然不会吝啬,不过像是这样只是部分人获益的东西,又怎么能打着天下之民的名义,前来指责于某?”
老百姓的东西是最不值钱的,不管是劳力还是时间,都是如此,对于汉代的百姓来说,纵然有纸张,但是这种不能重复书写的东西,肯定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之内不受普通百姓接受。毕竟四下都是不要钱的竹木,砍回来自己就可以做竹简木牍了,写错了直接用小刀一刮,方便得很,至于浪费时间浪费体力什么的,这根本就不是老百姓考虑的问题。
因此短时间,或许说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纸张还无法完全替代竹简跟木牍。
那么,谁才是纸张的使用者呢?
毫无疑问,是士族,是豪强,是官府,但是绝对不会是黎民百姓。
那么斐潜将制造纸张的方法扩散出去,广布天下,就能让造纸成本降低,然后就有更便宜更多的纸张出现么?
根本不可能。
斐潜为什么要推广造纸?是因为斐潜一方面要进行更高效的行政管理,另外一方面也要推行知识的普及,而这两方面,竹简和木牍,已经是成为了一种阻碍。
如今斐潜掌控的区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比起当年在并北的时候,扩大了何止数倍,相对应各地报送的相关民生政务的行文更是暴增数倍,每天都有车马载着整车整车的竹简和木牍来到长安……
不仅如此,在各郡县管辖治理过程当中,留存档案也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可以作为后来者继任的借鉴,也可成为上级管理的依据,而档案的建立和尽可能详细的记录,同样也是需要轻便的,可以容纳更多字数的纸张。
更不用说纸张在文学文字知识传播上面的作用了……
而在纸张推广的初期,士族豪强会愿意承担这个责任么?
显然不可能,士族豪强想要从斐潜这里得到造纸的技术,不过是一方面想要省钱,一方面也想要生财而已,对于推广纸张的运用,他们并没有多少的兴趣。对于这些人来说,普通的黎民百姓用竹木就已经很不错了,还用什么纸张?
诸葛瑾沉默片刻,拱手说道:“主公所虑甚是,瑾之前想得岔了……”
庞统撇了撇嘴,说道:“下次碰到这样,根本就不用理会!”
诸葛瑾弯腰行礼,表示自己做得差了些。
斐潜摸了摸下巴上面的胡子,想了想,却摇了摇头说道:“不,子瑜此举倒是提醒了某……”
汉代交通不便,所以各地郡县的当地官守,一旦封出去之后,就基本上很难再进行控制,这也是导致许多问题的根源,一方面地方大员权力不能太小,否者无法对抗当地大户大姓,另外一方面也不能太大,否则就会出现各种尾大不掉的局面,所以在平衡这条路上,各个朝代的帝王都走得战战兢兢。
而且天高皇帝远,纵然斐潜就像是当下和诸葛瑾一样,能够在长安,或是三辅地区控制舆论,讲清道理,但是在其它地方呢?如果出现和诸葛瑾递送上来一样的表章,各地郡守又怎么能保证和中央的步调一致,不出现执行当中的问题?
或者说,在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问题?
“开会吧……”斐潜想了想,似乎当下也只有这个办法了。
“开什么?”庞统瞪圆了眼,似乎有一种不怎么妙的预感。
“嘿嘿,走,都出来,干脆去青龙寺看看去,到那边再说……”斐潜拍了拍庞统的肩膀,然后就出了造纸作坊,带着护卫呼啦啦的就来到了青龙寺的工程地。
到了青龙寺之后,斐潜招来了在青龙寺监工的官吏,询问了一下进度和工程情况,然后便带着庞统和诸葛瑾到了一旁的高坡上,看着正在热火朝天建筑的场面,说道:“若是不亲自来现场看,若是你们,可以有什么方法知道这里的工程情况,确保此地不出偏差?”
“这有何难?要么派专人去看一看,要么让人间隔时日便上报……”庞统摇晃着脑袋说道。
斐潜转头看向了诸葛瑾。
诸葛瑾想了想,拱手说道:“抑或是根据周边土木实物数量变动,劳役调动等等情况进行推算……”
斐潜点了点头,笑道:“正是,士元用人,子瑜言物,皆可行也……不过么,这并不能保证工匠一定按照要求在建造……二位不妨再想想,究竟是什么才让这些工匠明白要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为止?”
庞统眼珠一转,说道:“建造图略?主公之意是……”
斐潜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