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六十八 修路是百年大计(1/2)
除了可以立刻使用的战争物资之外,其他东西也不是毫无价值的。
那些堆积成山的骨制品皮制品和草原风情特色产品已经被萧如薰找到了合适的买家,除了民间的一部分需求之外,大部分都被装船卖到了欧洲,在欧洲大为畅销,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反正换了不少钱就是了。
一阵剧烈的疼痛之后,百姓们换来的是近乎永远的安逸。
因为大秦皇帝为他们扫平了北方边患,将北虏历史性的扫平了,将他们整个覆灭掉了,以后北虏扣关南下将会成为历史,成为教科书上的一部分。
不再鲜活。
整个蒙古部落因为慧眼识英雄而得到完整保留的只有科尔沁一部,隆武十四年得到赐封时,整个科尔沁部的总人数大约在五万人。
萧如薰恩准科尔沁保留原先的规矩,在原先的居住地上放牧,给他们圈定了一个范围,修了一条路去他们那里,还很贴心的给他们修建了居住的城池。
将他们圈养在了草原上,放牛放羊,挤牛奶挤羊奶,然后剪羊毛,通过大驰道送到卖给政府,换取生存物资以保证生存,从此乖乖的。
剩下的全部被俘获的北虏都被安排了各种各样的苦役建设运动,和被俘获的倭人一起,承担起了建设大秦美好明天的光荣使命,此一段时期有史料统计称北虏和倭人年均死亡量在二十万以上。
到隆武二十年的时候,倭人的死亡数量已经突破了四百万,大部分都是死在大驰道建设和江南地区的灭螺行动之中,尤其是灭螺行动,死的人更多。
基本上都是被榨干劳动力到最后一刻,被血吸虫感染然后被一把火烧掉了。
多亏了这些人,他们在整个江南十年如一日的消灭钉螺,到隆武二十年的时候,江南地区曾经钉螺繁盛区的几大淡水湖周边地区已经难觅钉螺,江南地区百姓的血吸虫病已经大体控制住了。
萧如薰在北边除害,他们在南边除害,为了大秦人民的美好生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大秦人民会记住他们,然后很快忘掉。
攻击察合台叶尔羌两国以及乌斯藏的时候,获得了五十多万口众,这些口众也被安排了各种苦力建设运动,多亏了他们,那些地方的城池才得以快速建立,才让这些地方具备了基础的生活人的条件。
萧如薰发现现在这些地方还没有想象中生态环境那么糟糕,当然若要控制起来,也没有那么容易。
地图上所看的国家疆域图其实一般都是一个大而化之的概念,真正掌握的地方一定要有人居住,要有行政设置和一系列的建设。
这对于广大贫困少人地区来说是很难的,青海西藏和新疆一带,想要完全掌握一点都不容易。
对于古代中国而言,就算是传统核心地带,也就是秦国统一之后的那一块疆域的完全掌控都要到清朝去了。
更不要说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开发都是在清朝中后期,而在此之前,所谓的掌控和疆域划分大部分都是看驻军位置,或者是所谓的羁糜统治,不收税,不压迫,不干预,所谓的三不统治。
古时候人们掌握一块新开拓的土地是很困难的事情,可以说江南地区的开发都要到宋朝以后了,而唐朝以前是关中时代,开拓一块区域往往需要几百年的时间。
不要看地图上画得那么大,其实掌控不是那么回事儿。
明初,对奴儿干都司等东北一大片土地的掌控是很有限的,基本上所有的军事卫所和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沿着河流分布,河流两岸建设了一系列的军事卫所,沿着松花江和黑龙江河流两岸建设卫所和控制,一直延续到今库页岛。
河流意味着水源补给,意味着交通顺畅,意味着有水可以浇灌土地,意味着可以种植粮食生存下来。
不能长粮食的地方是不能生存的,现在也是一样。
萧如薰攻略了这些土地,这些土地大部分都是无人区,有人那也是流动性很强,这些年在这里,那些年在那里,攻略是攻略了,但是这些长不出粮食的地方,又该如何治理呢?
修路,没有天然河流,就要用人力来修一条生命路线出来,通过这条路,连接华夏神州和新获得的领土,像触手一样,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沿着道路扩张过去,这就是所谓的征服后控制。
萧如薰在国内修筑八条大驰道,就是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下达到地方,将地方牢牢掌握住,而对待新获得领土也是一样,修路。
沿路建设军事驻点和居民点,路要经过军事要地和可以居住人的地方,连成一线,形成一条畅通的通道,便于中央政府对他的控制和掌握,便于今后进一步的开发。
所以要真的说对这些地方控制住,比如说偌大的青藏高原,大秦所能控制的也就是沿路两边和边疆地区的驻军点,还有大城市。
但是这些地方也算被掌握了,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是这么些,其他地方,没人,难以生存,控制了人,就控制了这块地区。
将人集中到修筑的道路两旁的地方居住,将人管住了,地方就掌握好了,至于其他的戈壁山地荒漠之类的地方,说穿了,现代都无法利用,还是无人区,最多修几条公路而已。
不管怎么说,修路都是最重要的,路修不好,一切都办不好,所以萧如薰在征伐过后,讲究的是就是修路了,修路是百年大计。
他又定下了大驰道计划,修路到北海,修路到河套地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