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大梦七年》

爱尚小说网(23ox.com)

首页 >> 大梦七年 () >> 第六十六章 义乌之行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3ox.com/93398/

第六十六章 义乌之行(2/3)

门而入。

看到穆东手里的篮子,刘静云一下子喜欢上了,太好看了!原木色的柳编篮子,配上黑色的瓷坛和红色的丝绸,三种颜色营造出一种非常朴素的美。

更何况,柳编产业,那是刘县长大力推广的,穆东这也是算是正对了她的心思。

心里高兴,嘴上却是淡淡的说道:“怎么?穆老板,贿赂我来了?是酒吧?你也太抠门了吧,这么一小坛子酒就把我打发了?”

穆东赶紧陪笑道:“刘县长,这算什么贿赂啊,这个酒啊,有点来历,20多年的陈酒了,送给您尝尝。”

刘静云有些吃惊了,问道:“20多年了,什么来历,说说看?”

穆东自顾自在沙发上坐下,满怀深情的说道:“那是在20多年前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

刘静云烦了,瞪了她一眼,说道:“说人话!”

穆东笑嘻嘻的说道:“我出生时我爸存的瓜干酒,埋在地下20多年了,算不算有点来历?”

刘静云更吃惊了,问道:“真的啊?那可是真算是很有来历了!那就多谢了,穆老板,我收下了,也不枉我给你跑腿办事。”

说着拉开抽屉,拿出一个大信封,说道:“拿去吧,这是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证,以后好好干!”

穆东高兴的站起来,接过信封,说道:“谢谢刘县长了,有了这个证,以后我就能出口柳编了吧?”

刘静云一阵无语,说道:“你小子怎么就不找个明白人打听打听?真不知道你当初注册公司的时候,脑子里到底怎么想啊?”

穆东一愣,看来这个证件还不是全部啊?自己是真不懂啊!

刘静云白了他一眼,说道:“出口柳编货物,还需要f森林认证,商检,熏蒸证和产地证明,当然还有报关手续。这些都是跟着货物走的,每单货物都需要提交,不过流程很简单,审批也很快。”

穆东开始挠头,说道:“这么麻烦啊?”

刘静云一阵摇头,说道:“有什么麻烦的,运作一次,熟悉了就简单了。”说完看了看表,继续说道:“正好快中午了,走吧,食堂吃饭。”

穆东吓了一跳,赶紧说道:“刘县长,我还有其他事,先走了。”

说完拿起信封,一溜烟的跑了。

上次就没吃饱,这次穆东可不愿意再去受折磨了。

刘静云一阵苦笑,说道:“这小子,跑的还挺快。”

刘静云想带着穆东去食堂吃饭,其实也是一种主权展示行为。大家看好了啊,这个市里有名的标兵企业家,是我的人,大家不要眼红。

穆东理解不到这一层,他只是不愿意在压抑的氛围里吃饭而已。

穆东开车去找了苏老头。

苏老头还在河边钓鱼,穆东提出来让他帮忙找一个懂得出口流程的人。那些报关啊什么的,穆东听得头大,专业的事,还是找专业的人来办。

苏老头也没有这方面的关系,只答应找找试试。

实在不行,就公开招聘吧,穆东无奈的想。

随后,穆东去了大姑穆虹的酒楼,舒舒服服的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回家。

到家后,穆东和肖肖商量了一会,打算去一趟义乌。今天的事情,让他感到,既然已经决定了进入柳编这个行业,就要尽快熟悉这个行业的各种情况,当地的各个柳编厂,作为同行,不能贸然上门请教。而10月份的广交会,还要等很长时间。而义乌小商品市场,则是现在熟悉柳编产品和了解市场状况的最佳选择。

肖肖支持穆东的决定,让他放心出去考察。

穆东想了一会,决定带上谢东林,一来是是做个伴,二来也观察一下,谢东林对柳编行业有没有兴趣。

鲁南到义乌没有直达的火车,只有大巴,没办法,只能坐大巴了。

8月24日一早,穆东和谢东林一起开车去了鲁南长途汽车站,找了个停车场存了车,俩人一起坐上了开往义乌的卧铺大巴。

时值盛夏,虽然开了空调,但是卧铺车里的气味还是让穆东皱眉不已。那种混合了汗臭、脚臭和隐隐柴油味道的气味,让穆东非常郁闷。他环顾了一下车厢里面,车辆还很新,也很干净,乘客也都体面利索,这些气味都是哪里来的啊?

谢东林却非常兴奋,他第一次出远门,也是第一次坐卧铺车,他对在车上睡觉的体验新奇不已,不停的向穆东问东问西的,本就郁闷的穆东觉得他呱噪无比,心里后悔带着这个好奇宝宝出来。

忍受了接近20个小时,8月25日天刚亮,俩人抵达了义乌汽车站。穆东从车上下来,大口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心里说,回去的时候,打死了不坐汽车了。哪怕多倒几次车,也要坐火车回去。

天色还早,俩人打车到了国际商贸城对面,找了个宾馆住下,找地方吃了早饭,然后又回宾馆睡了个回笼觉。

对于谢东林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他根本就睡不着,站在宾馆的窗前,俯瞰着楼下马路上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谢东林心里一阵恍惚,城市里真是太热闹了!

穆东本来开了一个双人标准间,他被谢东林折腾的烦闷不已,直接去前台,又开了一个房间,让谢东林自己去另一个房间折腾去吧。

9点钟,穆东起床,带上谢东林,步行去了马路对面的义乌国际商贸城。

义乌自古以来多出货郎,当地百姓用“鸡毛换糖”的货郎精神,四处游走他乡谋生。改革开放后,当地迅速涌现了大大

状态提示: 第六十六章 义乌之行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