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生无可恋(1/2)
冬小麦!!
几人闻言大喜,这意味着新安镇的粮食可以走向自产自足!
“主公,此话当真?”一位执事当即激动的出声问道。
“放肆!主公是什么身份,岂会口出妄言?”王思平当场炸毛。
【老小子,你想搞事吗?敢当面质疑君上!就算你胆大,也不能当着我这个上司的面来啊,这不是坑我吗?】
“是,属下知错,属下只是一时太过激动…所以……”出言的执事吓得慌忙跪了下去。
“你这是干什么?快起来!你这也是心忧农事,何来有罪之说?”李康狠狠的瞪了王思平一眼,道:“你们放心,我说的自然是真的!”
说着,伸手往桌面一抹,一捆麦穗就凭空出现在书桌上。
实物就在眼前,由不得众人不信!
“好,好啊!”几个老农激动的不行,直打摆子!
“都说说,要满足镇里半年需求,该种多少亩合适?以镇里人手,又能开垦多少亩?需要多少架水车?多少头牛?多少组曲辕犁?”李康机关枪似的一连问了五个问题。
突然他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好像各朝各代的亩的大小都不一样啊?而且还有大亩、小亩、广亩等五花八门的称谓。】望着下方各朝各代都有的农业司执事们,李康有些头疼,可以想像的到,他们的答案肯定不一样,到时候,李康头都搞炸了估计都得不到准确答案。
还有,貌似前面王思平报告中的白芍和油菜的亩数,也没说按哪个标准来的。
(秦代:一亩合现在0.991市亩=660平方米;隋代:一亩合现在0.7187市亩=479.3平方米;唐代:一亩合现在0.871市亩=581平方米;清代:一亩合现在0.9216市亩=614.7平方米;现代一市亩=667平方米。但这只是官方数字,民间因为各种原因,骗政府也好,唬弄老百姓也罢,发明了许多新名词,导致一亩田的大小在同一时期都不是统一的。)
呕卖嘎的!
李康泪流满面,度量衡的统一又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他突然有种事情越做越多的感觉,这还仅仅是个两百人的小镇而已,真难想象那些个统治着万里疆域、亿兆子民的职业皇帝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怪不得个个中道崩猝(个别真汉子除外)!
他想了这么多,王思平等人可不知道,他们正在掐着手指默算呢!
他们当然不是数学有多牛掰,而是根据往常的经验来推算,且往往会比“数学高材生”们算的更快!
要不怎么说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牛叉的一群人,堪称无所不能。
这不,李康刚从头疼中醒过来,那边已经有好几人算出来了,反倒是农业司的临时老大王思平算的最慢。
“你先说!”李康指着刚刚被吓了一次的老头,为了不给自己添加烦恼,他打算每个问题只听一个人的。
“诺!”老头名叫白羊,听到李康叫他说,不禁跃跃欲试的道:“镇民二百又五十六口,按一口平均每餐消耗一斤半面食算,一日三餐,半年一百八十日,这样总计消耗近二十一万斤面粉,合一千八百石。小麦亩产高低不等,均算一石五,则需要开垦一千二百亩。”
“一千二百亩?”这个数字肯定不是准确数字,但大致靠谱,李康还是很满意的。
按照古训‘一夫狭五口而牧百亩’的说法,一千二百亩地只需要十二户人家就能搞定。何况还有耕牛和先进农械的帮助。
虽说镇上没那么多五口之家,但所谓的五口之家是包括老人、妇女和孩童的,用两个青壮足够扺的上五口之家了。
也就是说,照顾一千二百亩麦田只需要二十四个青壮。
当然肯定不能这么算,这只是理想状态,这里还有个生熟田的区别,很遗憾,李康想要开辟的全是生田,现在都还长着树呢!
但二十四个不行,那就上四十八个,这总行了吧!
“不错,一千二百亩不是太难承受,甚至还有富余,看情况可以多开垦几亩。”李康点头微笑,道:“接下来…这次换个人,就你吧!刚刚那位说过的就不用说了。”说着,他指向那个负责白芍的巩执事。
从卖相上看,这位巩执事在一众老龄化的农业执事中,算是最年轻的一个。
只见他微微惊讶了一下,想不到李康会点他名,然后躬身道:“属下巩田翻,见过主公!就按白执事所言,加上这一千二亩的土地,加上镇里先前的田地需求,供水的水车只要两三架就足够了。而牛和犁,那自然是越多越好。”
“呵呵,你到是实诚!”李康有些好笑的指了指他,道:“这样吧,水车就建四架,王思平,这要你去找王大富和张力商量。曲辕犁能有多少,就要看建设司和将作司能有多少空闲了。”
“诺!”王思平应命道。
“至于牛嘛…反正整地前还得先砍树,不着急,我今晚想想该给多少合适。油菜田不是都翻好了么,那一套牛犁正好空着,把它先拉过去,这几天尽光顾着吃了。”
早在种油菜的时候,李康就已经兑换过两头牛和一套曲辕犁了。
坑爹的是,牛居然比人都贵,要35黄金一头,不是说好的人是万物之灵的嘛!
至于曲辕犁,李康亚根就不会兑换第二套,这东西技术含量又不高,分分钟就能山寨出来,他又不傻,才不会花那个冤枉钱呢!
“哦,对了,一亩地,需要多少麦种?”
几人对视了一眼,最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