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编修唐史(1/1)
“皇上,这是江南各区的省级划分图还有内阁拟定的布政使名单。”年关将近,内阁、天策府以及律法院的事情基本上都快要结束了,今天是天启二年腊月二十八,也是天启年的最后两天,一大早岑天时就将内阁关于明年的江南省级划分的回报递给了李玄清。
“你们内阁抽调的布政使名单做的还不错嘛,考虑到了南北平衡。”李玄清看了看笑道。岑天时拟定的布政使名单基本上都是从老区抽调的近年来政绩卓越的刺史,但是也考虑了中原新区的几名刺史以及两名从江南投诚的人员,基本上算是照顾到了各区域平衡。其实行政学院开设至今也培养了不少青年文官。对于执政而言,年轻人可能会经验不足,但是在开创性和创新性上面比起老人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加上李玄清建立的政治制度不同于以前历朝历代,所以岑天时他们选择的也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居多。
李玄清放下这些忽然想起一件事,笑道:“对了,之前咱们俘获的其他各藩镇的重要人员你们内阁怎么安排的?”几乎是从李克用开始,天策军6续俘虏了不少以前各藩镇的重要的文臣武将,除了像葛存周等反正人员现在已经编入现役以外,大部分都没有留用。
岑天时见到李玄清忽然问起这件事愣了一下随即道:“部分十恶不赦的交给律法院判决配到灵州和丰州等地进行劳改了,剩下的基本上都赋闲在家或者交给各地监视居住。只有少部分原本就和我大唐关系较好的留在长安,或者冲任各部顾问,或者辅助地方官安定地方去了。”
“我打算从中挑选部分人士汇合咱们培养的部分文士建立一所博物院,编修唐史,顺便整修历代史籍,研究历朝历代的文物古迹,让后世子孙不至于忘记历史。对于以前记载不详的历史也要从各地出土文物当中寻找蛛丝马迹,梳理我华夏千年的历史脉络。”李玄清想了想将后世的历史博物院之类的理念说了出来道:“历史不能间断,以史为鉴是我等执政者永恒的铁律,这件事内阁着教育部暂时先抓一下吧,等到以后专职成立一个部门。”由于李玄清建立新朝以后大量前朝的太史院钦天监之类的官职部门全部裁撤,加上律法院建立以后之前的刑部和大理寺等等重叠的部门也都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大量以前的闲置人员反倒成了社会负担,这些人信奉的还是以前学而优则仕的准则,时刻都想着做官,以至于每年行政学院招生的时候都有大量的前朝官员前来考试,写出来的考卷也都是以前的见解。
“这样,内阁讨论一下,成立一个科学院,下设天文历法、历史文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以帝国的力量推动这些学科的研究不断前进。”李玄清想了想觉得有必要成立后世的中科院这样类似的机构。
“这件事交给内阁来办,我会拟定出一个详细的章程出来的。”岑天时对于这个科学院没什么概念,但是基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点点头之后,反倒是对于李玄清说的重修唐史很感兴趣,搓了搓手笑道:“皇上真的打算编修唐史啊?咱们也叫大唐啊,没有人自己给自己编修历史的,这个怎么算?”
“咱们是全新的大唐帝国,和以前的王朝不一样。以前的唐史就修到昭宗朝为止。”李玄清笑道:“以后的全部改成帝国史。史书编写模式也要重修修改,最好改成编年体。”李玄清对于古代史籍采用的记传体有点奇怪,这倒不是记传体不好,只是他不习惯这种模式,而且记传体的弊端也很明显。
岑天时点点头将这些都记下来之后出去去招人筹划这件事,修史对于一个王朝来说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国力的象征,历朝历代只有盛世才会修史,这件事对于他来说可不是一件小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