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狄青吃惊(2/3)
弓臂弓身等的关系,可是不了解基础理论,却可以知道,更长的弓,威力越大。对于使用榆木作为弓身的长弓而言,更长的弓,不容易得到,必须要更加庞大的树木,可是2米左右的长度,也不是不能获得的,甚至相对比较的容易。
这部分长弓手,他们的身高,都是在1.9米左右,身材高大,力量强横,手持的长弓,也是很长,差不多在2.4米左右,比起一般的长弓,最少长了三分之一,弓臂什么的,也更加的厚重的。
这样的长弓,已经不能够在战场上面使用,应为太过粗大,特别是重量方面,移动起来非常的不方便,但是放在表演上面,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既然是枢密院的演示,当然是越强大越好,这个长度比一般的长弓,最少长出了三分之一的长弓,威力是强大的,并且500人的队伍,全部都使用了穿甲箭头。
连韩琦都可以获得各种的长弓穿甲箭头,枢密院更是如此的,在知道了西北之战的整个情况之后,就开始做了这一方面的准备。
经过了几个时辰的准备的,在城外其中一个禁军的营地之中,进行演练的。
之前得到通知,他们心中还是七上八下的,可是下午,直接的去的时候,这才放松下来,几个在相互的商量的,询问一下这个长弓到底是什么。
在准备好的营地之中,他们看到了一群的大汉,500人长弓队伍,每一个人都是身材高大,力量出众的,要达成这个要求,也只有北宋能够达成,要知道,整个中原王朝,三国争霸,可是实际上,三国是非常不均衡,西夏不足400万,辽国不足1000万,北宋却是1.2亿以上的人口。
可以说,西夏和辽国加起来,还没有北宋十分之一的人口,如果北宋稍稍有些力量,把这些人力优势,应用到了整个战争之中,失败是几乎不可能的。
在这个时代,北宋没有办法把这些应用到战争之中,庞大的人口成为了拖累,也就在北宋的前期,80万禁军,还是足够多的装备和人力的前提下的,后期当财务状况糜烂了之后,在没有足够的支撑之下,庞大的军队,就成为了压力。
现在,赵信的出现,创造性的把长弓这么一个划时代的武器,引入到北宋之后的,北宋的生产力,有了可以宣泄的地方,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只要有足够的后勤补给,别说是辽国了,就算是金国,甚至是未来的蒙古,也别想攻破北宋的大门。
长弓还有一个非常可怕的地方,他作为攻击力最强的兵种,甚至可以跟重骑兵这样的这个时代的主要兵种,进行正面的对抗。
相对于沉重的,不容易补给,耗资巨大的步人甲,200文的长弓,可以大规模的布置,还攻击力强大。
在守城,甚至在野战之中,都可以发挥出出色的效果,射程威力,这些架在一起,会让任何一个攻城者感觉到噩梦,这一点,毋庸置疑的。
可是对于这些将军们来说,这是一个完全新的东西,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他们感觉,这些弓手,身材太高大了,看起来也相当强悍。
不是说,高大的,就不容易成为一个弓手,关键在于,高大的灵活性不够,也比较笨拙,无法在变化万千的战场局面之下的,最终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展现的,基本上,就是固定,500弓手,对于250步之外的目标的攻击,使用的当然是破甲箭。否则,无法证明他的穿透力,在靶子上面,还选择了最少50套步人甲,用粗大的木桩,然后套上步人甲充当靶子。
这个测试,在2个月之前,在枢密院曾经测试过,贾朝昌真正的认识到了,长弓这个划时代的武器的可怕,因此组建了这么一个实验性的部队,现在,这个部队,经过了最少2个月的严格训练,基本上已经熟练了,效果更加惊人。
韩琦在训练队伍的时候,没有对枢密院保密训练之中的记录,枢密院这边,也是有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枢密院的知道了,长弓是射程和射速兼顾。
同时,插在地下的弓箭的形式,也被利用起来,比起背在背后或者是腰间的箭囊,这样更加的适合,这样可以保证长弓手在高射速的前提下,保持稳定。
二三十只长箭,摆在了合适的位置,这些长弓手,早已经熟悉了这些长箭的位置,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射出,这些都是最少无数次的重复过的东西。
这是禁军的营地,不是真正野外,也不是战争,枢密院安排的,也不是实际的战争,而是一个的简单固定靶,不考虑渐进和位置的关系,当然是最适训练之下,他们又是在整个禁军之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人,他们的射速基本上达到了15发的基本速度,比起普通的弓箭手,射速起码增加了4倍。
射程也是如此,百步穿杨,已经是神射手的标准了,一般的射手的射程,就在100步到120步之间,这个足足提升了一倍。
狄青的目光并没有放在这些弓手身上,而是目标身上,很远,难道这个长弓的射程很长。
不过看这些壮汉,身材和力量,应该是这样的吧,不过那些弓,有些奇怪的,为什么那么庞大,这在军队之中,有些不方便的,可以使用的地方就有些有限了。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疑惑,可是这只是看表演,或许这是刻意的强悍了某些方面,而没有顾及到其他的方面的结果。
很快的,在枢密院的军官的命令之下,所有人集中到一起,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