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死板(1/2)
岑庄非常积极。
席间听说顾延章乃是奉了师命,四处采风行走,重点要寻访农桑、商贾之事后,他几乎马上就反应过来。
岑庄前一阵子一直在赣州,因是昔日同窗来问,便写了封书信回家,不过命管事的帮着配合一番,寻了些合适的人选,做个引领而已。
李劲落魄多年,去岁来投,他虽然看顾在旧日情面上,帮了一把,其实并不是很看得上,是以前两个月再次过来“帮蓟县小友”求助的时候,他不过也是随意打发。
毕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能求到李劲头上帮忙的,想来也不是什么有出息的。
直直等到他重新回了会昌县,听到得了他的吩咐去帮忙的管事把其人所为大概说了说之后,才真正明白了所谓的“寻访”究竟是怎么一个大概。
他彼时已是品出了点味道,才忙地把那老同窗寻来,
如今一桌席不过吃到一半,他就知道了李劲口中的“蓟县小友”,必不是个普通的书生,或许此时是书生,可将来必不止于书生。
虽说商贾位贱,读书乃上品,可屡试不第的穷书生,同腰缠万贯的商贾相较,前者要比后者见识高上无数倍。
能被会昌县数一数二的商贾看重,寻了过来做女婿,岑庄自然不是寻常之辈。
他先是旁敲侧击地问了问顾延章是如何做的寻访,知道竟是从乡间到县城,一处一处跑过来,又一点点将各个行当从头到尾捋了一遍,就开始起了念头,正视起这一档子事情来,想要掺和一脚。
顾延章从未认为自己的行事能瞒得过谁,更没有敝帚自珍的想法。况且他在赣州这数月所为,泰半都借的是岑庄的关系,投桃报李,自然是见对方一发问,便把常用的法子都交代了。
岑庄简直耳目一新。
他只觉得自己从前的脑子何其死板。
行商许多年,自然不可能只做一两个行当,商人逐利,只要有钱的地方,都会想要钻一钻,可他岳家在会昌数一数二,放在赣州便不算什么了,至于到了其余地方,便是强龙还难压地头蛇,更何况是他们这般排不上号的人。
想要新做一行买卖,最怕的就是此处水深。有多少客源,客人对货又能出多少钱,能持续买多久,供给有多少,里头的大户又有多少,谁占的分量比较重,插手进去,分哪一拨客人,才更容易打开局面——这些在从前,都是想方设法,都难以得到答案的。
为了弄明白新行当中的情况,最快的法子,自然就是找懂行的人来问询,若是找不到熟人,还有一个法子,便是从老铺子当中挖人。
大掌柜挖不动,便挖二掌柜,实在不行,多年的老跑堂也是合适的人选。
这是行商惯用的手段,千百年来传下来,又方便,又快速。
然而挖人有风险,极容易被雷给劈了。
岑庄起初跟着岳丈在赣州城内新卖会昌县的香菇,就吃过这样一个大亏。
当时他们翁婿两挑了挑去,找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铺子,挖了其中一个多年的跑堂过来,谁晓得竟是踢到了铁板——
那铺子主家不显山不露水,谁晓得后头竟站着赣州城州衙中的一名吏员。
幸而岑庄的老丈人在赣州城还有两分人脉,早早便得了这个讯,忙送了一份大礼给那吏员并铺子主家,又将跑堂给遣走了,这才将事情按下。
而眼前这书生的法子却全然不同!
他雇了人守在各家店子门口,数每日进出的人数,又看他们买了些什么,买了多少,开销多少,一一记下来,最后累个总和,再做分类。
这般行径虽然费的功夫极多,又是个笨办法,后续还要花上无数力气来整理,可得的都是第一手信息,准确不说,还半点没有得罪人的可能性,立时就能把一个铺子的每日所得给算出来。
经商多年的,谁又没有几分计算,到时候估着熬码头的时间,再算一算淡旺季,这一门新生意能不能做,又能赚多少,须臾便能有结果。
这是对商户的。
而对农户的,顾延章则是全靠着口口相问,以小测大,再切合实际,来推断实际的植栽情况。
譬如赣橙,为了弄清楚各处的栽种多寡,他靠的不是一处一处丈量问询,而是另辟蹊径。
他直接去找了该地卖油纸的店。
听了这个法子,岑庄差点就要拍案叫绝。
赣橙每到春夏交际都有连绵不绝的大雨,偏此时橙子才开花得了小果,若是被雨连续打了,花、果都要落地,果户要吃得大亏。
然而却又不能把整棵树都拦起来,毕竟枝干、叶脉都要吃雨水,也要吃太阳。
当地果户的做法,都是买了油纸,将果子、花簇一个个半包起来,等雨水季过去了,再取下来。
顾延章从油纸铺子中得到了数月间油纸的售卖数量,再减掉从前月份当中的份量,算一算多出来的数,差不离就是果农买来遮挡花、果的部分了。
再计算一回每棵赣橙树大概要费上多少油纸住,由此加减相除,几乎就能得出整个县中种植赣橙的数量。
如果说开辟新的行当,对岑庄来说虽然好,却并不是那样重要的话,赣橙则是完全不一样了,这占到他家一年所挣的十之六七!
他每年最头疼的,就是不明白该要收多少橙子。
这对老商头来说,全是靠着多年的经验与对收成的预估,才能做到八九不离十——饶是这样,就算是大行首,也不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