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十九章 矛盾的目标(1/2)
这种情况普通人兴许是感觉不出来的,但是农部的官员们却是察觉到了问题,并且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以目前的海外农产品输入量,其实根本无法影响帝国本土的粮食供应体系的。
但是以后呢?
等以后海外领地输入的粮食数量大幅度上涨之后,那么必然会对本土粮食价格产生冲击。
这粮食价格持续下降的话,就会大幅度伤害本土农民的利益。
尽管这种情况还没有出现,但是针对这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大唐帝国的农部官员早早就是呈上了报告。
很快,大唐帝国针对这一可能的情况也是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办法很简单!
准备在全帝国范围内对农业税进行全面下调!
目前大唐帝国采取的农业税政策,经过多次改革后已经是变成了阶梯农业税,而这一次的调整看似全面降税。
但实际上主要的降税对象还是那些人均五亩以下的农村家庭。
而这些家庭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几乎清一色的都在本土。
因为只有本土的东部和中部等人多地少的地方,才会出现人均五亩以下甚至更少土地的情况。
至于海外地区,那普遍都是人均几十亩上百亩的。
哪怕是同样是本土的中亚和东北等地区,人均土地数量也是比较多的。
这个政策,将会极大的减轻少地农民的税收负担,这个税收负担将会的直接反应到粮食成本里面。
这个政策,其实说白了就是大唐官方想着法子补贴本土少地农民。
但是这个方式也只是临时措施,最彻底的解决方式还是要加大农村地区的农民收入。
要怎么增加农民的收入?
对于目前的大唐帝国而言,一直都是个超级大难题。
要想增加农村地区的收入,开荒种地那些都是老套路了,都已经被帝国玩遍了,并且也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至少目前大唐帝国的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纵然局限于土地少,人口多的现状,但是通过各种方式将还是能够勉强让农民们吃饱饭了。
仅此一点,就是让大唐帝国付出了数十年的努力。
但是这样,却还是不够!
大唐帝国是要把粮食指数降低到百分之四十的。
要实现这个目的,人们要收入高,同时粮食价格还不能太高。
而这对于农村地区是非常矛盾的,要收入高,直接拉高粮价,那么农民们的收入自然就高了。
但是这样一来,粮食价格太高,那么就和全民富裕的目标相互违背。
如果是降低粮食价格,那么农民的收入就低。
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要增加农民们的收入来源,让他们不再局限于只能依赖耕种土地。
实际上,大唐的农民们很早就开始了自行探索各种方法了。
目前大唐各地的农村地区,很多人都是开始跑到城市里去工作了,增加收入了。
但是总体而言还是不够。
这从大唐帝国目前的城市居民比例就可以看的出来,依旧有绝大部分的人口是生活在农村的。
而要解决这个困难,增加农民的收入怎么办?
很简单,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可以让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工作。
而这也就要求了大唐帝国开办更多的工厂,把制造业的规模再扩大,让城市能够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这种事大唐帝国也是一直在做,成果也有,但是需要的时间还是过于漫长,加上帝国的工业主要是集中在大城市,在一些中小型城市却是工业还是比较少的。
针对这种情况,同时也是为了发展部分落后地区的经济。
大唐帝国在宣平四十一年六月份的时候,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开始鼓励中小型城市发展特色工业,在落后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消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家庭的收入。
在经济发展计划的大框架下,宣平四十一年大唐帝国短时间内就出台了诸多政策,这些政策都是围绕着经济发展而展开。
政策的推出,不断的刺激着帝国内部经济的发展。
一时间,大唐人的目光都是齐齐放在了国内上,以至于对外部事务都是不怎么关心了。
就连军方那边,这段时间都是不怎么搞事,因为圣天子说了,让军方缓两年,别折腾,过几年等经济发展计划施行到一定程度后,到时候给你们一笔战费折腾去。
海军对此其实无所谓的,他们海军每年的军费不少,而且也没啥战略任务,够花了。
但是对于陆军而言,圣天子的这话就是很重要了。
陆军一直都是过的挺苦逼的,军费看似很多,但是维持将近两百万大军的费用更多,而且陆军还在世界各地不断的搞事。
同时呢,陆军一直还是念念不忘的想要西征,陆军想要拿下东欧的大片地区。
好多年前,陆军就筹划着第三次西征了,但因为各种原因,虽然陆军在东欧地区和鞑靼人打了好几场,这前锋部队都杀到了顿河一带。
但实际上这些战争都是小规模战争,出动的兵力不少,但实际上没打几次。
后续拿下了伏尔加河流域以及顿河下游后,陆军方面受限于军费限制,就是主动停止了大规模西进的计划。
拿下这一区域后,大唐铁路总公司已经是一口气把铁路修到了黑海沿岸,并在铁路尽头的黑海沿岸设立了一个新的港口城市黑海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