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二章 邂逅(1/3)
太阳西落,天色渐沉,暮色渐浓,如墨的颜色渐渐布满天空,无数的星挣破漆黑探出身来,俏皮的眨着眼睛。淡淡的凉气在空气中漫漫地浸润,渐渐消弭着白天的余热。漫漫长夜犹如一只居心叵测的妖精,此时终于降临在无双城之内。
无双城内,除了城的正中央建有城主独孤一方美仑美奂的府第,“无双府”外,其余那些接近方圆数十里的土地,尽是布满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十中有七住着独孤一方的徒众,而其余之三,却住着不少平民,俨如一座真正的城市一般,一座由江湖人组成的城市。
既然是城市,那城市的各项设施,诸如酒楼饭馆,青楼瓦肆之流,却是怎么也少不了的此时已是晚饭的时候,大部分城民早已回家吃饭去,当然也有不少人喜欢上城中最旺最热闹的馆子,所以无双城内的夜市亦颇为热闹。
不单吃喝玩乐的馆子,就连横街窄巷,也充斥着不少摆卖油炸小食的商贩,还有人在卖唱呢!
就在人潮熙来攘往之际,就在那影影绰绰之间,三道看似毫不相关,彼此之间又隐然有所有联系的身影漫步其中。除了元皓,傅君婥和师妃暄都稍事化妆了一番,利用某些特别的手段,遮盖了她们原本秀丽的容颜。
色不迷人,人自迷。佛说身体本就是一副皮囊,但这幅皮囊的好坏,有时也会引起某些麻烦。
元皓不想要这些麻烦,所以他让师妃暄和傅君婥稍事打扮了一下,让她们变得平凡一些。
只有这样,三人才能在无双城之内游荡,看着这座完全由江湖中人组成的大城。
这是一座等级分明的城市。
元皓漫步其中,感受到这里的气息,眉头微微的皱起。
若不是这里的人物形貌和自己属于同一种族,若不是他们开口闭口所说的话语都是华夏的方言,若不是城池的每个角落书写的都是汉字,整座城池都透着属于浓郁的华夏古典风范,否则元皓都要以为自己是不是再一次穿越了来到了传说中的阿三地界——这里到处都有分明的阶级规范。
是的!
这个城的阶级观念十分严重,元皓仅漫踱一会已经发觉,坐在馆子里吃馆的,原来全都是身披无双城侍卫服饰的彪型汉子,至于其它,充其量,也只有一些来不及离城的富有商旅在进膳或歇息。
显而易见,无双城内贫富悬殊,富的,当然是独孤一方的一兵一卒;贫的,就是那些草民,他们连上馆子的银两也没有,只好在街头流连,难怪有人在街头卖唱,以娱一众贫穷知音。
当然,已沦为街头卖唱的,其穷困的程度,更非想像可及了。
卖唱的仍在卖唱,不过不单在唱,且还有琵琶伴奏。元皓隔着黑压压的人群望去,只见在街中暗角,有一个披着粗布青衣初裙的妙龄女子,正在独抱琵琶浅唱;那个街角实在暗,元皓一时间也瞧不清她是何生模样。
但听那妙龄女子所唱的,竟是一阙异常哀怨的乐曲;歌的内容,却是关于一个豪气干云的人:
“想那关郎情重,桃园结义,义盖云天!
何以他一世英雄,却不解奴家心意?
仗义他去。
独余奴家空帏冷守?
泪眼连连……”
歌声如泣如诉,声声反问,宛如一个深爱关羽的绝色红颜。本爱他英雄重义,惟重义男人的最后下场大部不免慷慨赴死,在她心底深处,又舍不得从此与他阴阳永隔,一颗芳心异常复杂。
这当真异常复杂,正因复杂,所以这曲子才会听来如此哀怨缠绵……元皓倒没料到这个世界的一代武圣关羽,在民间居然会有这样一段痴缠的恋情。
只是,这首曲子究竟是谁所谱所写,曲中的女主角,又是那位绝色佳人?
一曲既罢,例必到了”货银两讫”之声,群众终于一哄而散。元皓因站在数丈之外,一时间未及掏银捐赡。他定神一望地面,只见原来仅得两个铜板,人情,未免太冷了一些吧?
当然不是!只因为适才围观的人本身也穷得可以,自身难保,能够有人丢下两个铜板,已是非常难得……..
人潮散尽,那妙龄女子凝眸注视着地上那两铜板,静静的,似乎并没抱怨,更似极为体谅。她只是俯身将它们捡起——这就是穷苦人家的生涯了!
“这世道……”元皓的眉头越皱越紧,心中的那一点不满也越来越重了。
古人陶渊明曾矢言“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一时引为清高之人朗朗上口的名句,但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只要有六斗米,我便折腰向乡里小儿”……然而,穷等人家又岂会如此清高?
当一个人的家里有子女成群等候哺育的话,他自己纵能清高,子女的肚子却难清高……
就在少女把铜板捡起刹那,倏地,她顿住了,她像是发现了一些东西。
但见此刻在那幽黯的街角,还有一个老弱的丐妇在瑟缩着,看来已倦得睡着了,在她用以行乞的破钵内,竟连一个铜板也没有,真是可怜。
那少女看了看自己手上的两个铜板,又看了看那老妇的被钵,猝地竟然毫不踌躇,便把自己辛苦赚来的两个铜板轻轻放到老丐妇的破钵中。
她的手是如此的轻,不知是怕惊醒了她,还是不想给人知道自己所干的事?
只是这一切一切,却给仍站在数丈外的元皓远远看在眼里,心中忽地怦然有一种感动。
好一个心地善良的卖唱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