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你的功罪不会由敌人来定论(2/2)
序笑道。即便是薄珏,如今在江南也只是小有名气,这是因为他曾在安庆巡抚张国维幕府中效力,用制造的望远镜等器械帮助明军打退了农民军,张国维推荐他做官,薄珏却拒绝了,回苏州隐居。如果不是精于杂学,杨文骢也不会认识他。
“这几个都是什么人?”杨文骢随手指了几个名字出来。
“景德镇的工匠。”
“陶瓷匠人不行。”杨文骢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守序有些无奈,都这光景了,明朝还把景德镇的陶瓷工艺视为核心机密,看来得另想办法。
“黄复初,吉坦然又是谁?”
“南京修钟表的匠人。”
杨文骢点点头,“可以。”
守序舒了一口气。中国自古不缺能工巧匠,西洋自鸣钟传入中国后,南京和上海的工匠最先投入了仿制工作。几十年下来,葡萄牙人说如果给出同样的成本,中国工匠能造出比欧洲更小的自鸣钟。南京4户,上海3户,守序打算全部带走。钟表意味着齿轮,意味着燧发机。光有理论毛用没有,这时代都是人工操作,得靠工匠打出来。
“茶农100户,丝织工100户,棉纺100户,可以。”杨文骢一行行过。
“芜湖铁匠我不能保证,现在那里是黄蜚的防区。”
黄蜚的登辽水师南调后,被派往采石,守卫南京西面的长江防线。目前是仅次于江北四镇的强大武力,杨文骢表示要回去商量。
……
一阵乌云飘过,江上忽下起了小雨。
两人一边饮酒,一边谈判,半天的时间,终于敲定了最后的价码。南京财政拿不出现银,因此守序选择了要人和货物。杨文骢的官位虽然不高,守序大部分目标也不在镇常二府,但以他在黔党中的地位,搞定大多数并不是什么问题。弘光朝廷还是有运作能力的中央政府,对江南大部分地区的统治力与崇祯朝区别不大。
“羹卿”,杨文骢把儿子叫过来,“这是我的三子,我打算让他也守在金山。”
“兵宪不再考虑一下?金山可能会是最前沿。”
杨文骢哼了一声,“为国尽忠是我辈的本分。杨某的儿子更应做的比别人好。”
守序颔首,明朝的大臣有很多投降的败类,但像杨文骢一样的也并不少。他的大儿子杨鼎卿升官速度很快,现在已是都督衔的勇卫营团练总兵之一,二子杨元卿是户部郎中,三子官小点,现在才是指挥使。官升太快并不是好事,虽然控制南明的几位贵州大臣个个都往前线跑,确是勇于任事之辈,品德气节也都无大亏,但亲族子弟升职太快,还是惹来江浙士绅的一片骂声。
杨文骢属下的兵力并不多,郑鸿逵有上百里长江要看着,郑彩也要防御浦口,金山堡是他一力主持修建,但能用来防御的兵力却不足。他能直接控制的就是500家乡子弟兵,这次留了200人并金士英所部给杨羹卿,但这数量不够。作为交换,守序派出菲尔霍夫的全部陆军,共310人,携带2门6磅野战炮,4门轻臼炮进驻金山堡。名义上的指挥官是杨羹卿。
安排完了战事,杨文骢心头稍微松懈下来,他本是个纵情山水秦淮的豁达之人。交游很广阔,唐王朱聿键如今正在镇江避居,没花多长时间杨文骢和唐王关系处的挺好。
杨文骢虽是马士英一党,也曾是复社一员,和候方域等人有莫逆之交。候方域因为《留都防乱公揭》而得罪阮大铖,是杨文骢出面救了他的命。阮大铖想报复回来只能借别的事,他又打着田仰的旗号要给候方域心头之爱,南曲名妓李香梳拢。杨文骢最看不得这种事,出面劝田仰放弃了。
曲曲一部《桃花扇》,候方域和李香君的故事,孔尚任的稿子被康熙改了三遍,最后整个故事全篇充斥着对田仰和杨龙友等人的污蔑之词。把孔尚任的稿子改完康熙还不满意,一脚这位本来受宠的词臣踢回了老家。因为与马士英田仰等人不同,杨龙友真是黑无可黑。康熙亲自操刀也没办法黑太过。
杨文骢最好山水地理,守序便说海时的见闻。这位兵宪暂时忘却了前线战事,两人相谈甚久。
临别时,杨文骢忽然又有了提笔的兴致。
作画太费功夫,“我送你一副字吧。”
“好好,多谢兵宪。”
杨文骢走到桌前,提笔写下《闻北警》。
“群盗潢池尚美兵,
又闻虏骑陷坚城。
鼓声半死悲霜塞,
烽火连宵照野营。
功罪两端谁定论,
机权五饵亦虚名。
帝京镇定如无事,
坐看纵横总不惊。”
草书一挥而就。守序轻轻鼓掌,“坐看纵横总不惊”。战局恶劣,杨龙友却没有丧失信心。
待到墨干,守序珍而重之的收起这幅字。
你可以不在乎,但这次,我不会让你的功罪由敌人来定论的。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