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南园梦华》

爱尚小说网(23ox.com)

首页 >> 南园梦华 () >> 第廿一章 永 康 访 同 甫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3ox.com/99537/

第廿一章 永 康 访 同 甫(1/2)

辛陈初会宰相家

话语投机开怀饮

回到福州,抚使林杭突然发病身亡,朝廷指令暂由辛弃疾代理.

又过三月,朝廷派来丁乔安,接任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同时又免去辛弃疾提刑之职,诏令其回临安行在,等候皇上赵惇召见。

这丁乔安因查封王仁怀的私酒作坊而得罪高宗,高宗强令孝宗将他罢职。太上皇如此强硬,孝宗也无可奈何。他知道丁乔安依法办事,毫无过错。如此处理,着实委屈了他,便嘱吏部尚书赵汝愚温言相慰,封个宫官闲职,让其在家待职。本想一年后,起用为地方监司,哪里想到,丁父病故,只得又丁忧三年。光宗即位后,丁忧期满,丁曾是光宗恭王府直讲,属于亲近旧臣,遂命去福建任帅司。这次同来的,还有杨元道,他担任福州府尉。

君命难违,辛弃疾只得北上。回京途中,绕道婺州永康,去见日思月想的陈亮。

陈亮生来就迥乎常人,十多岁时就独好伯王大略、兵机利害,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善于机辨,议论风生,著文下笔千言立就,具有一种逼人的英气和豪放的性格。在18岁时,考查了历代古人用兵成败的事迹,写出了《酌古论》三篇,讨论了19位风云人物。当时的婺州知州周葵看了这部书,十分赏识推崇,赞誉道:

这陈同甫志向远大,且才高八斗,终非池中之物,异日定为国之栋梁.并聘请为府中幕僚。

孝宗隆兴元年,周葵进京擢为参知政事,得知陈亮仍为一介布衣,再聘为其幕宾,当作工作的重要助手,在京官员中大加褒扬.凡有官员前来办事,周必令其访见陈亮,于是朝中才俊豪杰,都主动与之结识,陈亮因此而声名鹊起,令人刮目相看。

说起辛弃疾与陈亮的结识,颇有戏剧性。淳熙元年(1174年),叶衡已由户部尚书,升为签书枢密院事,位列执政,六月,晋为参知政事,十一月,再拜为右丞相兼枢密院使。经他推荐,次年春,辛弃疾赴京接受孝宗皇帝召对,任仓部郎官。

那日,年关将至,家人从铅山带来些土特产,辛弃疾去叶府拜见,二人正在品茗交谈。

忽然,管家报告:婺州陈同甫求见。

不一会,只见一头戴东坡巾、身穿白色长袍的壮年健步而来,躬身行礼,拱手抱拳,朗声问候:“叶丞相近来安好,晚生陈同甫拜见请安”。

叶衡笑着摆手,“同甫呀,你我相识多年,不必如此多礼,”拉着辛弃疾,“来,给你介绍一位豪杰,此乃仓部郎官辛弃疾。”

陈亮一听,忙向辛弃疾行礼,“哎呀,幼安兄,你的大名,还有杀敌事迹,同甫早就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幸甚幸甚。”

辛弃疾也回应道:同甫兄之名,辛某也早有耳闻,《酌古论》、《英豪录》与《中兴五论》等大作均略知一二,可惜未见全文。

均乃浅陋之作,幼安兄如有兴趣,陈某定当呈献。

渴望之至,定仔细拜读。

三人品茗热谈。

辛弃疾对朝中多说不做的现象很有看法。多年以来,本朝庙堂上养成这样一种风气,体现某位大臣的才能和价值,主要看理论学养的高低,讨论国家政事要引经据典,还得要保持风度,此之所谓坐而论道。只是坐而论道,不做实事,国家如何强大。

陈亮对官场中奢华享乐的气氛进行抨击。在官场中,官员们除了争着比谁的文章写得更好,还要比看谁过得更富贵更fēng_liú。达官显贵和富商大贾家里养着私人的娱乐班子,有唱曲的歌妓,有跳舞的舞伎和演剧的优伶,还有说书的先生;有些官员和富商非常会享受,吃饭有丫鬟侍侯,喝酒时还要歌妓助兴;家有三妻四妾,养一帮子歌儿舞女,还不时到歌楼妓院去娱乐娱乐。“就这一班醉生梦死放浪形骸之徒,能完成恢复中原大业,鬼都不信。”

叶衡笑着问,同甫,你是在说谁呢?

据听说,辛弃疾在铅山赋闲,也是姬妾成群,最多时小妾六个,歌妓十一个,舞伎三十六个。

辛弃疾自嘲说,随波逐流,逢场作戏而已。

其实,辛弃疾如此花天酒地,还有一个不得以的原因.他从安抚使的职位上下来,明上有人弹劾他,凶暴贪赃,实际原因他是归正人,对他握有重权不放心,因此上,他要表现出贪财好色的样子,否则,忧国忧民,既不贪图享乐,又不随波逐流,人家就会怀疑有别的用心.

陈亮说,幼安兄那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一点逍遣。此等有勇有谋之人另当别论。

叶辛二人都爱杯中之物,陈亮酒量也不输人。三人把酒问盏,纵论国是。

席间,陈亮慷慨陈词:我中国乃天地之正气,天命之所钟,人心之所会,衣冠礼乐之所萃,百代帝王之所以相承,而如今,却为夷狄金人所破,君臣百姓偏安一隅,却不存恢复之念,一日之苟安,百年之大祸也,如此下去,必当亡国灭种!

辛弃疾拍案叫好,同甫之言极是,堂堂赤县九州,炎黄子孙,岂能让夷狄任意播弄指使!然而如今之事,君有何良策?

陈某向来不喜坐而论道,多年探究济时救国、经世致用之学。首要,需倡导正气,废弃和约,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难和忧患是兴国安邦之源,破除苟安和平之局,使国家保持紧张奋发之态。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两相并重,不可偏废。要雪耻复国,必整顿军武,加强训练,

状态提示: 第廿一章 永 康 访 同 甫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