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后陆政东时代(1/3)
鞠躬感谢“啊滨”大大、“我要抽好烟”大大月票支持!
————————————————————
杨立峰听着陆政东的话,微微一颔首说道:
“任何一个社会的变革,也就意味着矛盾的冲突,而随着这种变革的深入,各种矛盾也越发的激化,双轨制时候的官*倒,农民负担问题,到今天的为了土地进行的拆迁,企业职工下岗都有可能成为矛盾激化的导火索。你推出书记市长接待日,其实也是堵不如疏这样一个思路吧?这样的思路很好。”
杨立峰也是有感而发,事实上不管那个省市,在这方面都压力很大,特别是上京城上*访这一块,太多的上京上*访者,给京城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而这其中很多事情最后还是要转到省市进行办理,所以中*央有关部门不断要求各地解决群众上访问题。
对于中央而言,要求各省市是各自的娃各自领回家,让把矛盾消化在省市里,对于省里而言自然也希望下面的市里能解决好这类问题,于是要求下面各地市必须严格执行,甚至和当地主要领导的升迁、乌纱帽直接挂钩,但这样一来,又出现了问题,本来初衷同样是要解决好矛盾,下到市县情况就变形了,许多地方政府并不是从人民群众的诉求角度来解决上访现象,层层转嫁,最后到了根本就不能解决问题的很基层的单位和部门,诸如镇里,街道办等。这些单位和部门根本没有权限和能力解决上访者的诉求。那会怎么办?
在上级的严厉要求下。为了零上访为了上访的排名,那就只有采蓉访,行政制裁、法律制裁甚至专门盯着乃至实行人身限制等更不人道的手段等不同方式压制上*访,而由于这些措施对上访活动的压制起到相反作用,所以很多上访人只能继续上访、重复上访。反而加剧了重复上*访活动,完全是治标不治本,甚至连标也治不住。
这些事情杨立峰也是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他很清楚。这类事情是不出事则已,一出事那就是通天的事情——既然人家一直坚持上访,也就难保有一天不成功。
陆政东能够从这方面考虑问题,说明陆政东考虑问题还是很有政治敏感性的,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安新发展得很好,陆政东也有本钱和精力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陆政东也是多少清楚杨立峰的想法,他这样做实际上也是给省里分忧,不过在这件事上他也有一些不同想法,所以微微点点头又摇摇头。回答道:
“是,也不全是。建立“市长接待日”制度,群众可与市里主要领导面对面交流,架起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接待者对来访者反映的具体问题现厨予答复,提出处理意见,方式简便,能及时有效地化解问题和矛盾也的确体现了政府日渐提速的行政效率……”
陆政东思考了一下才继续道:
“从这个意义上讲,接待日是好事,是想更实际地为老百姓办实事,解决更多的问题。这样的措施能给市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会进一步促进正如火如荼展开着的安新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办事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但是回过头,我又不禁从书记市长接待日往倒推,如果没有‘书记市长接待日’,群众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陆政东微微摇摇头道:
“我担心的是,老百姓反映什么问题,就跟进解决什么问题,是否会显得政府的行政作为有些被动,有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再者,政府各职能部门通常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效能运转的,接访问题的出现,等于是正常运转之外的“插曲”,而让“插曲”回归“主旋律”的过程,是否会打乱职能部门正常的运转秩序,这也不得不考量。
从这个意义上讲,设立书记市长接待日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它消失,一方面人们期待着市长接待日,因为在这一天,有了领导的批示,的确能解决一些平素解决不了的难题;但另一方面,作为市里的领导又不期望市长接待日如此火爆,与其解决好市长接待日或是局长办公日这一两天发现的群众问题,倒不如实实在在地设立一套有效率的制度,让那些深感衙门台阶高的平头百姓在‘非书记市长接待日’的时间段里,便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且能够真正的解决问题。如果绝大多数问题都能在基层办事机构化解,那么市长接待日自然没有必要存在下去。但是当书记市长接待日的时候,我看到来了那么多人,听了他们的诉求,我感觉恐怕还需要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陆政东搞的书记市长接待日,并不仅仅是就这一天接待,而是一个很系统的工程,包括书记市长接待,还包括书记市长热线、书记市长信箱,为此专门由市委市府的办公厅组织了专门的人员负责这方面的工作。
陆政东的想法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的酒尽量化解到基层,而书记市长接待日、热线、信箱,是建立起一种长效机制,事实上是起到一种监督作用。
但当他参加首个“书记市长接待日”的时候,他还是被一种场景所刺激。
首个书记市长接待日前夜,安新市体育馆紧闭的大门前就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的市民甚至在门口打起了地铺,准备通宵等待市长的“接待”,其场景堪比前几年甲a球市火爆的时候连夜排队购票,出现这样的场景,充分说明安新政府部门和老百姓沟通的言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