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传统婚礼的习俗(3/3)
劣的例子便是所谓的“洞房验贞”。这种习俗把新娘子的纯洁与否,变成了一种当场验明并有众人在一旁作证的赤果果检验。
而且可悲的是,新郎并不以为这是对自己情感的亵读,新娘也不觉得是对自身人格的侮辱。
习俗已经扭曲了人们的心灵。
洞房验贞的习俗在民间被称作“验红”、“授巾”,古已有之。
一般是在结婚之日,由新娘之母送给女儿或者女婿的白色巾帕,以为初行房事时之用,民间也称“喜帕”。
旧时,历朝定婚礼,都有授巾之礼。
有的地方如广东,授巾之后,新郎新娘关门入室,云雨一番,而新郎的父母亲友则在门外静候,fēng_liú之后,新郎手捧朱盘,盘内放着所授之巾,盖以红帕,其所示新娘为新红,众人皆大欢喜,纷纷表示祝贺,并以烧猪送于新娘娘家。
在此之前,娘家人一直揣惴不安,惟恐新娘不见红。
由于验红成为检验新娘是否纯洁的唯一标准,所以一旦未见其红,新郎与家人便要归因于新娘不贞,至少在心理上要产生很大的猜忌与不和,形成隔膜。
轻者使新娘无言以对,受辱终生,在婆家和丈夫面前无地位,重者由媒人遣送女子返回娘家。
重视新娘身心纯洁,是中国社会的普遍观念。
而且善于观察的一帮变态文人们还把这种陋习赋予了浪漫的情调。
像是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记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幽会之后,特别提及香巾,他写道。
“春罗儿莹白,早见红香点嫩色,灯下低睛觑,胸前着肉揣,畅奇哉,浑身通泰,不知春从何处来。”
就连剧作家汤显祖在其《邯郸梦》那颇具艳丽色彩的对白中也写到。
“好夫妻进洞房花烛,……大河犯客槎,猛擒拿,无媒织女容招嫁。休计挂,没嗟呀,多喜檀郎蘸眼惊红乍,美人带笑吹银蜡。今宵同睡碧窗纱,明朝看取香罗帕。”
陶宗仪的《辍耕录》记载了一个人娶新娘后未见红,于是文人袁可潜赠与如梦令一首“今夜盛排宴筵,准拟灵芳一遍,春已去时,问甚红深红浅,不见,不见,还你一方白绢。”
好在值得庆幸的是,如今这种陋习已经不多见了,算是时代的进步吧,大家说呢。
……
……
……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