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被曲解的事情(中)(1/3)
推荐阅读:
在张嘉师穿越之前,就有一个新的论调提出,那就是史记不过是从诸多流传的说法以及记载当中,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来进行记录描述。
一开始张嘉师不知道这个论调意味着什么,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个论调的出现,也可以说是让先秦到史记出现之前的汉朝历史有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
只不过相对于这个可能性而言,赵正书描述出来的胡亥虽然同样残暴,但是更多的却是将其形容成一个刚愎自用,不听谏言的独裁者。
就好比是子婴在赵正书当中的两次劝谏,以及李斯临终前的独白,并没有让胡亥回心转意,最终造成了胡亥的兄弟姐妹被屠戮,而李斯更是死于胡亥的命令之下的结局。
可惜的是,赵正书并没有过多的描述胡亥当政时期的其他事情,而有一点,那就是当其时的章邯的地位,虽然其主掌在邯郸郡一带作战的秦帝国军团主力的一部分,但是其在赵正书当中的称谓,也不过是将军而已。
在大秦帝国,将军虽然可以说同样能够跻身高级军官之列,但是秦军的将军很多时候并不是常设的部队,而是一个临时的职位。
一旦在相应的战争任务结束之后,将军名号会收回。
只不过从秦军作战的相应记录来看,章邯其少府职位以及其爵位应该是有所提升的。
而张嘉师在回想起赵正书的内容的时候,反而是有一个地方很是在意。
那就是章邯在赵正书当中的描述,是杀死赵高的主要人物。而其称号作为将军……这到底是作为楚军将军还是秦军的将军,已经没有确切的说明。
若是作为前者的话,赵高在刘邦进入咸阳,并没有死亡,而是活到项羽进入函谷关之后,亦或者咸阳并不是刘邦军攻陷,而是项羽首先率军进入咸阳,才有章邯杀死赵高的描述。
而作为后者的话,章邯看起来并没有行动的时间,因为胡亥死的时候,已经是公元前206年到来之际,若是章邯还是秦帝国的将军,似乎也没有反攻咸阳的余力。
只不过正如赵正书的出现所引发的论调一样,赵正书与史记一样,也不过是当时流传,记载下来的记录之一而已。
………………………………………………分割线…………………………………………
在史记当中,秦帝国的灭亡除了“暴虐无比”的秦法,其徭役的繁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
只不过有一点很有意思的是,阿房宫作为史记当中描述秦帝国徭役繁重的元凶之一,其后世的相应考究,根本不是史记以及一些文人骚客描述的那么一回事。
阿房宫的描述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应的记载为:“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上林苑中。”
可见秦始皇在建立了秦帝国之后,并没有立即迁移政治中心,依然在全力经营先王的宫殿。“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三辅黄图》)。但随时间的推移,首都咸阳人口急剧增加,渭北地区因受两河(泾水和渭水)的限制有了人满为患的感觉,出自建立“帝在之都”的考虑,在九年之后这才有了重新建设朝宫的举动。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东巡途中驾崩,九月葬于骊山。秦始皇去世时,阿房宫尚未修成,工程被迫停了下来,秦二世胡亥将所有刑徒都调往骊山陵填土。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四月,秦始皇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而此时的阿房宫工程已停工了7个月。为实现先帝的意愿,秦二世从陵墓工程中调出部分人力继续修筑阿房宫。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秦帝国危在旦夕时。在当时天下赋税繁重、民不聊生和战事危急的状态下,阿房宫工程即使不停工,也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施工下去了。于是,秦朝统治集团内部在阿房宫是否继续修建这个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劝阻秦二世停止修建阿房宫,触怒二世,三人被送交司法官署问罪处死。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赵高作乱,将二世劫持在望夷宫,逼迫二世自杀。二世既死,阿房宫最终完全停工,直到秦帝国灭亡。
阿房宫虽然没有完全建成,但其部分附属建筑“阿城”等仍然存留了很长时间。
《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举籍阿城以南,周至以东,宜春以西……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可见“阿城”在西汉中期还依然完整。
阿城因地近长安就往往成为屯兵的地方。“苻坚建元二十年(公元384年),慕容冲据阿城。初,民谣曰:‘凤凰、凤凰,上阿房’。坚以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乃植梧桐数千株于阿城,以待凤凰之至”(《十六国春秋》)。
隋末,唐太宗李世民入关,自泾阳趋司竹,也曾经屯兵阿城[13]。颜师古说:“以其墙壁崇厚,故俗为阿城”。大约到了宋代,阿城被夷毁。宋敏求在《长安志》一书中载:“秦阿房一名阿城。在长安县西二十里。西、北、(东)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周五里一百四十步。崇八尺,上阔四尺五寸,下阔一丈五尺,今悉为民田”。宋敏求根据实际踏查,最早揭示出阿城“三面有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